
已是中午11点半了,持续两个多小时的手语翻译工作,让傅映秋有些疲倦。虽然那名涉嫌盗窃的聋哑人终于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可傅映秋的心里却没有一丝的轻松。
回到家刚端起饭碗,手机又响了——有命案发生!她坐上派出所的警车,急急地赶去了……
傅映秋是嘉兴市特殊学校的老师。20年来,在开启聋哑学生心灵之门的同时,她运用手语翻译这一特长,默默地为社会治安作着贡献。在第2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走近她——
拨开无声世界的层层迷雾
今年5月19日中午,嘉兴市秀城区公安分局建设派出所一下子来了六七个聋哑人,看着他们伊伊呀呀、指手画脚的样子,民警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
现场的场景令民警吃惊:死者直挺挺地僵卧于地,身上堆着厚厚的棉被,蛆虫正在发出恶臭的尸体上爬来爬去,屋内一片狼藉。
死者是一名独居的聋哑人,生前交往的朋友也都是聋哑人。办案民警不懂哑语,可傅映秋和其他几名教师的到来,让现场查访工作变得有条不紊。
傅映秋的手语翻译运用自如,问完了报案人,又和死者的朋友“交谈”,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演示……
连续七八个小时的“交流”后,死者的情况基本明朗了。死者名叫阿安,平时生活节俭,手头小有积蓄。根据现场勘查和对聋哑人员的调查访问情况来看,凶手杀人的目的是劫财。
第二天中午,傅映秋又骑自行车赶到了建设派出所,这一坐,又是5个小时。
30个小时后,秀城警方抓获嫌犯——一名三轮车夫,他因劫财而痛下杀手。
案件圆满告破,傅映秋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在傅映秋的生活中,这样的长舒一口气已数不清有多少次了。
有着38年教龄的傅映秋深知,聋哑人一般性格孤僻、自卑多疑,特别是犯罪或违法的聋哑人,大多法律意识淡薄、是非观念模糊,作案后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当警方的手语翻译时,傅映秋特别注意尊重聋哑人,用真诚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明白触犯了法律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次,聋哑人阿林在嘉兴商城偷了一部手机。刚开始,阿林根本不承认,而事主也无确凿证据,让办案民警好生为难。
“我非常了解你们聋哑人生活不易,但偷东西是犯法的,希望你能把自己的犯罪事实说清楚,争取从宽处理,以后也不再去做这种事情。”傅映秋根据民警的要求,与阿林认真而严肃地“交谈”着。
“听”了傅映秋这番话,阿林似有所悟,终于承认自己确实在商城里偷了一部手机。“就是这里,我在这里偷的手机。”在作案现场,阿林一边指着那只抽屉,一边慢慢低下了头。
“编外警察”的职业素养 1983年,35岁的傅映秋还是嘉兴市实验小学的一名老师。那年秋季,嘉兴市特殊学校由于师资缺乏,向实验小学借调教师。就这样,傅映秋来到了聋哑学生中间。
那年,傅映秋配合一位老教师,为庭审中的一名聋哑被告人做手语翻译。这也是她第一次与涉案的聋哑人打交道。
初次尝试,让傅映秋有了许多感慨:聋哑人虽然犯了罪,但法律是公正的,惩戒的同时,也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从那时起,傅映秋明白了公平公正就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体现!作为一名特殊学校的教师,何不用己所长为聋哑人、为社会、为公平和正义做点贡献呢?此后,在教学之余,她一步步地走上了配合警方进行手语翻译这条路。
涉嫌犯罪的聋哑人来自全国各地,许多聋哑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俗称“土哑巴”。为了让聋哑人充分、准确地理解自己的手语,每次“出警”傅映秋都随身带上几件“道具”。
讯问犯罪嫌疑人,第一件事是了解嫌犯的籍贯,一些聋哑人往往“说”不清楚,有时为了问清楚一个地名,要花费很长时间。傅映秋每次“出警”总会随身带上一本中国地图册,籍贯在哪里,一点就明了。
许多聋哑嫌犯无法说清自己逃亡时所乘的交通工具、是几个人一起乘的车、同案犯是怎样逃跑的……此时,纸和笔便成了傅映秋不可或缺的工具。唰唰几笔,傅映秋在纸上快速地画上火车、汽车、自行车或轮船等简易图,聋哑人一看就明白。这个办法虽“笨”,却为及时擒获同案犯赢得了先机。
聋哑人的思维方式与常人不同。有一次,一名聋哑人撬抽屉窃取了现金数千元。可傅映秋用手语演示撬办公桌抽屉时,他却拼命摇头。傅映秋细细琢磨,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他虽然撬了抽屉,但并没有撬审讯室里的抽屉,这就是聋哑人特有的思维定势。这以后,凡是有条件指认现场的,傅映秋总是配合民警一起,将嫌犯带到现场进行指认,真正做到让聋哑嫌疑人心服口服。
当上“编外警察”后,傅映秋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累”。单说一起普通的盗窃案件,仅初步审讯就要三四次,更不要说一些大要案了。手语翻译时,必须充分运用手语、手指语、口语及其他体态语言,有些关键性问题,傅映秋还得无数次地演示,直至全部明了为止,七八个小时连轴转是常有的事。再加上傅映秋都是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业余时间“出警”的,那就更累了。此时,傅映秋也总是把自己当作警察。
笔者从警方了解到,仅今年以来,傅映秋就为警方做手语翻译工作60多次了。而20年来,因为傅映秋的工作,警方顺利地破了多少案、追了多少赃,谁都统计不出来了。
手势间满是人性的关怀
聋哑人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而遭遇方方面面的压力,他们极有可能因生活常识、法律知识、行为能力的欠缺,而在旁人的教唆下走上犯罪道路。对聋哑人这一弱势群体的极大关注和同情,促使傅映秋竭尽所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关心聋哑人。
在法庭上,手语翻译一般都是坐在辩护席上,傅映秋却要求法庭允许她站到被告人——聋哑人的身旁。她说,辩护席离聋哑人有数米远,她的手语翻译有时还配以口语,聋哑人可能看不太清楚,会影响他们的情绪。每次当庭宣判后,她又总会鼓励聋哑人鼓起勇气,安心改造,刑满释放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傅映秋在做“编外警察”时,特别关注聋哑人被侵害的案件,她尽力通过手语翻译帮助警方挖出罪犯,为聋哑人讨回公道。
一次,一名女性聋哑人遭强奸。由于那名聋哑被害人极为激愤,一时无法“说”清当时的详情。傅映秋便先安抚她,再帮她一起仔细回忆歹徒的体貌特征、逃跑方向等对破案有价值的线索。在傅映秋和民警共同努力下,那名被害人终于完整而详细地表达了案情、提供了线索,为警方破案指明了方向。
傅映秋在手语翻译时还特别注意捕捉聋哑人细微的神情变化。有一次,民警审讯女性聋哑嫌犯阿敏,手语交流中,对方欲“言”又止的神情被细心的傅映秋捕捉到了。“你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警方,要相信警方会想法帮你解决,我也会尽力帮助你。”傅映秋用手语告诉阿敏。犹豫再三,阿敏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她已有两个多月的身孕了。
得知这一情况,民警立即按法律规定带阿敏到医院进行检查,傅映秋陪同前往,结果证实阿敏确实怀有身孕。由于阿敏所犯行为轻微,又怀有身孕,公安机关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其作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教育释放的决定,阿敏感激得流下了眼泪。临行前,傅映秋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现在已经是一位准妈妈了,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啊!”阿敏重重地点了点头。
只愿你的未来更美好
许多审讯时由傅映秋任手语翻译的聋哑人,判刑之后并没有因此而怨恨她,反而始终铭记她的教诲,感谢她使自己对所犯罪行有了清醒的认识,并走上悔过自新的道路。
一次,傅映秋与民警一起来到嘉兴市看守所提审在押人员,正在看守所里参加劳动的聋哑在押人员王某突然长跪在傅映秋的面前。原来,几个月前,王某因盗窃被警方抓获。刚开始,他拒不交代罪行,也不愿讲明赃物的去向。傅映秋苦口婆心地“讲”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分析主动退还赃物在法院量刑时将会从轻。终于,王某不但交代了自己的罪行、退还赃物,还检举揭发了他人的罪行,他果然得到了从轻判决。王某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当面感谢傅映秋,这回终于可以谢谢“恩人”了。
一些聋哑人在服刑时还希望能再次与傅映秋“谈心”,而每当警方将这一情况告知傅映秋时,她总是欣然前往。有一次,傅映秋收到了一封从大墙内发出的信,聋哑在押人员李某在信中希望能向傅映秋倾诉自己的改造情况。为使李某安心改造,傅映秋在工作之余赶到看守所,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
如何做好聋哑在押人员的帮教工作,是摆在看守所民警面前的难题。于是,傅映秋又为看守所民警上起了哑语课,教民警们学会基本的哑语会话。
令傅映秋深感欣慰的是,如今帮助聋哑人员就业等各种社会体制日益完善,许多聋哑人员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聋哑人员等弱势群体,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是这位“编外警察”最大的心愿。